“回望走过的路,才能负重前行。只有经历过,懂得过,才更懂得珍惜拥有。”69岁的张朝栋在回忆甘肃稀土艰苦创业历程时这样写道。19岁工作,22岁入党,55岁退休,36年工龄,47年党龄,如今即将古稀之年的张朝栋再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,依然历历在目。

在那个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的年代,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,晚上参加政治小分队,进行文化学习,年纪轻轻的张朝栋便在边学边干中逐渐成长起来。1990年,张朝栋担任修建队队长,负责全厂的土建、维修等工作。老张回忆说:“修建队作为辅助单位,就是要确保一线车间的生产、设备正常运转,起炉窑,修炉窑,搞维修、压管道、车间防腐、保温,修建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厂每个角落。”回忆起在修建队的20多年,老张感慨万千,“那个时候真是难啊,条件艰苦,时间紧、任务重,工人们裹着湿棉衣、踩着木板爬进回转窑检修,衣服都烧透了。”当时,公司的生产生活环境依然很差,为了尽快将颠簸不平的土路变成光滑平整的水泥路,修建队白班小夜拉灯干,饿了就啃两口馒头,晚上没车了就结伴走着回家,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就这样在修建队的努力下蜿蜒伸展,造福了广大职工,让那段艰苦的日子既难忘又美好。 修建队不仅要会修,还得会建。在那个大修大建的年代,修建队担任了建造一台回转窑的任务,一无图纸,二无技术人员,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张朝栋带着修建队自学绘图,边学边干边研究,烟道怎么走,低温区、高温区、保温区在什么地方,既当操作工又当维修工,克服种种困难,最终成功筑起了炉窑。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,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,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,老一辈创业者相互扶持,共同奋斗,无怨无悔、无私无畏,挥洒人生几十载的光阴。在甘肃稀土的发展长河中或许这些事只是一朵朵小小的浪花,但就是这一朵朵小小的浪花,汇聚成了甘肃稀土蓬勃发展的力量,浇灌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。

人生有夕阳,精神无黄昏。谈及对甘肃稀土的感情,老张同志用他自创的诗歌《稀土红》表达了他的热爱。 啊,稀土/你美好的矿物质/去掉稀字/为土质/你有如泥土一样/可比泥土/黑的深沉/黑色中蕴含着红的基因/这红啊/来自于你/你在地壳下和十七个“兄弟”/熟睡了千年/是人类把你叫醒/醒后/你伴随着/东方的太阳冉冉升起/和太阳一起转着比谁红/可你摇身一变/洗去了身上的土腥味/变得绚丽多彩起来/在黄河和长江的衬托下/比那夕阳的晚霞还红/红透了天际/红满了大地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