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手机版官网,D88尊龙充值

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一辈子的老政工---退休职工张建基采访记
 
作者:办内信息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073 更新时间:2021-5-1 9:07:46

    当年的一顶黑发已鬓角微霜,容颜日渐苍老,岁月流逝的痕迹愈发明显,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政工工作由衷的热爱。——他就是甘肃稀土退休职工张建基。
    1971年,24岁的复转军人张建基分配到了公司党委组织部上班。从事政工工作36年来,他一步一个脚印,先后曾在组织科、房产科、204车间党支部、稀土一厂党支部、烧碱厂党支部、机关党总支等多个单位部门工作,担任党支部书记。他把满腔热血投入到政工工作,无私奉献、一身正气、平易近人。




    提起“自强不息,艰苦奋斗”的企业精神,74岁的老张书记回想起那个火热的年代,抑制不住感情的激动,就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甘肃稀土七八十年代艰苦创业的事情。老张说,一开始,公司还叫“甘肃第一冶炼厂”,生产金属铍。工厂实行全军事化管理,体制按班、排、营、团管理。1975年8月,“三线”企业开始转产稀土。当时环境艰苦,物资匮乏,我们大家伙都对稀土毫无概念,更别提生产稀土产品了。稀土矿是国家计划分配的,生产多少,用多少,从包头用火车运过来的。因为没有搞过稀土,专业技术人员匮乏,大家伙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边干边学,凭着一股不服输、肯吃苦的韧劲,全厂职工高喊出“艰苦奋斗,土方上马” 的口号,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公司的生产建设中。老张书记说,刚开始焙烧稀土矿全靠重体力活,工人将四五十斤重的矿料送进土窑里面焙烧。一千多度高温的窑里,工人们穿上浸湿的棉衣,顶着股股热浪,把搅拌好的稀土矿推进窑坑,稍不注意就会有皮肤大面积灼伤,乃至生命危险。就算生产条件如此艰苦,工人们没一个打退堂鼓的,争着抢着进窑,尤其是党员干部,总是冲锋在最前面,一进去窑里,都是干到顶不住的时候才出来。时任的领导看到这样的场景,为了职工的生命安全,下了道死命令,每人进到窑里送料,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分钟,否则出来就挨处分。正是这一批人,铸就了公司企业精神的核心: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、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。
    奉献,在老张书记身上得到了最好诠释。他在职当党支部书记时,甘当无名英雄,不追名逐利,不计较个人得失,默默奋战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政工战线,即便困难重重,也不轻言放弃,无论是在人事干部考核选拔上,还是日常处理业务上,他都能够始终把握与国家政策、公司政策保持高度一致,始终保持忠诚企业、服务基层的初心不变,以坚韧不拔的执着诠释一名“老政工”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。采访中,他说起80年代那会发展党员工作,虽然工作繁且杂,但他严格按照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》一步步开展工作,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。他不怕苦、不怕累,不向组织开口提困难,碰到政审材料寄不出去,邮不回来的情况,自己就亲自去对方家里调查,车通不到家里,他就克服困难,步行到人家家里去调查,经常一走就是多半天。科里的同志也跟他说过“碰到这样的,你就放一放或者差不多就行了”,但每次张书记听听就都笑了笑,回答说“组织科,就是讲政治的地方,我们要带头把好舵,开稳船,要在忠诚和担当上作好表率”。那段时间里单位办公楼总能看到他通宵达旦加班的灯光,周末总能不时看到他在路上赶路的身影,发展党员工作稳步推进的背后是他忙碌的身影。正是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,最终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,保障公司发展党员的“质量关”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为“政工干部”正了名!




    老张书记是一个闲不住的人。这些年退休了,他还都在为公司和退休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他兼过离退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,帮助离退办组织文体娱乐活动,协助离退办排查不稳定因素。
回首三十余载工作历程,老张书记呆过不同岗位,有过不同身份,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甘肃稀土的政工事业,见证了甘肃稀土的欣欣向荣、蓬勃发展。也因为政工岗位给他提供展示个人价值的平台,锻炼了他,成就了他,升华了他,为其平凡的人生留下了不平凡的业绩。

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 
通信地址:甘肃省白银市42支局  邮政编码:730922  公司网址:http://www.huangchaogeju.com  电子信箱:re@huangchaogeju.com  
电话:86-0943-8822618(综合办公室)   传真: 86-0943-8822883 8821992 
版权所有 尊龙手机版官网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陇ICP备69330698号-5   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127号
尊龙手机版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