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手机版官网,D88尊龙充值

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【风清气正好扬帆】企业不需要“内卷”干部
 
作者:办内信息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917 更新时间:2021-12-10 8:51:44

“内卷”现象种种

  1.重“痕”轻“绩”的检查考核。一些部门、一些干部习惯于把留痕视为工作本身、将材料当作工作成果,“做得好不如说得好”,于是在遣词造句上用心多、在干实事上用劲少;有的检查重报表,“表哥”“表姐”“不在生产现场忙工作,却在加班加点填表格”的现象并不少见;有的督察过多过滥,车间应接不暇。这种重“痕”轻“绩”现象,使得一些基层工作陷入事务主义、文牍主义的怪圈,整天忙忙然却忙而无功、忙而无效,越忙越迷茫。
 
2.不切实际的创新推广。有的单位到兄弟单位对标对表走马观花、蜻蜓点水,凑了个热闹、捡了点皮毛,回来之后生搬硬套,最终造成水土不服;有的支部党建规定动作没做好,创新动作走了样,效果不明显;还有的创新换汤不换药、新瓶装老酒,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,只满足于引起高层领导注意,热衷于在概念上做文章、搞包装、玩文字游戏。
 
3.化简为繁的层层设限。有的审批程序复杂,芝麻大点事要层层审批,看似为了规范工作,实则推卸责任。有的将简单事情复杂化,能口头说清的非要写成文件,都要上会研究,议而不决、拖拖拉拉;有的不愿负责,把问题和矛盾都推给上级,层层请示;还有的对职工群众办事,动辄用“再研究研究”“再请示请示”来回答,既降低了工作效率,也消解掉责任,寒了职工群众的心。
 
4.逐级加码的推动工作。有的单位部门贯彻上级文件不是从有效落实出发,而是习惯性、想当然地增负加码。比如开展某项活动,如果上级要求“四个一”,下面就变成“八个一”,似乎数字越多工作越有力;这种布置任务时层层加码,给基层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和负担。凡此种种,都可算得上是公权力运行中的“内卷”现象。

“内卷”多重原因

  “内卷”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,无论是个体,还是某个单位部门,一旦陷入这种状态,就会如同车入泥潭,难以自拔。仔细体味,公权力中的“内卷”现象弥漫着一股熟悉的味道,究其实质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作祟。从公权力运行中的种种“内卷”现象进行分析,背后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,也有干部自身的原因;既有管理体制的原因,也有运行机制的原因。
 
比如,部分基层干部“政绩观”偏差与“权力观”跑偏。“政绩观”偏差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:只要急功近利的“显绩”而不要泽被后人的“潜绩”;止于不出事的“政绩”,不追求干成事的“政绩”;追求劳民伤财的“假绩”,不要造福群众的“真绩”。“权力观”关系到干部行使权力的方式、为谁掌权、为谁服务等问题。“权力观”跑偏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:一些领导干部将制度和职工的权力当作自己应得的,信奉“有权不用过期作废”,在基层治理中任性妄为;一些领导干部“有权不用”,成了敲钟和尚,得过且过,“为官不为”。“政绩观”与“权力观”一旦出现问题,必将造成基层治理偏离正常的轨道。
 
比如,“信息不对称”与“权责不对等”。上下级“信息不对称”主要有两种情况:“下情不能上达”导致高层领导干部不能掌握真实情况;“上情不能下达”导致基层职工不能了解公司决策意图。上下级“信息不对称”,导致上下级不在一个“频道”上对话,造成基层职工对公司决策不理解。基层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另一个根源是基层广泛存在的“权责不对等”情况。“权责不对等”主要表现为“责大权小”问题,俗称“小马拉大车”。“权责不对等”导致基层陷入权责困境,致使基层干部想作为但实际上却“无法作为”。

解决“内卷”问题举措

  由于一些“简单问题复杂化”,就会导致“小毛病”发展成“大问题”,不仅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不了事,让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搁置,而且导致大量的体制空转和资源空耗,引发极高的治理成本,严重危害公司的政治生态。
 
解决“内卷”问题,须重拳出击,露头就打。一方面要强化“理想信念”与“斗争精神”,推动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“政绩观”与“权力观”,为干事创业者提供“价值引领”。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,干事创业环境就会风清气正;反之,干部理想信念模糊、动摇、丧失,单位部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。斗争精神是一名好干部的党性体现,对歪风邪气保持了“斗争精神”,就会消除各种噪音杂音,排除各种干扰。另一方面要完善“激励机制”与“约束机制”,推动各级干部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,为干事创业者提供“动力源泉”。围绕正向激励、反向约束、容错纠错三个重点,全力推动干部担当作为、干事创业。在正向激励方面,要形成“能者上、庸者下、劣者汰”的用人导向和选人用人环境,实现“贤者在位,能者在职”;在反向约束方面,“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,管理要全面、标准要严格、环节要衔接、措施要配套、责任要分明。”在容错纠错方面,要着力解决不能为、不想为、不敢为的问题,“为担当者担当、为负责者负责、为干事创业者撑腰”,推动干部以“实干指数”换来广大职工的“满意指数”,不断开创甘肃稀土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
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 
通信地址:甘肃省白银市42支局  邮政编码:730922  公司网址:http://www.huangchaogeju.com  电子信箱:re@huangchaogeju.com  
电话:86-0943-8822618(综合办公室)   传真: 86-0943-8822883 8821992 
版权所有 尊龙手机版官网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陇ICP备69330698号-5   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127号
尊龙手机版官网